裝備制造業直接為社會商品生產提供物質平臺,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物質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科技與工業實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雖然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先進工藝,但在企業管理模式方面借鑒不夠,我國裝備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的傾向,對現有生產能力缺乏有效的管理集成,還面臨著諸多的內、外部壓力。
外部帶來的壓力有: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替代品種數飛速膨脹,客戶定制化與需求變更快,對交貨期要求越來越高,行業競爭白熱化等等。
內部傳遞的壓力有:人力成本持續增長,技術與管理骨干流失,管理模式與體系建設不健全,跨部門溝通與團隊協作失橫。
由此而導致的我國的裝備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著生產效率低、新產品開發周期長、質量不穩定、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研究表明,在同等裝備水平條件下,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交貨期、產品質量、非人工成本以及服務水平均與國外同類企業有著很大差距。統計表明,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現有設備的利用低于50%,新產品開發周期平均為18個月,而美國的裝備制造業在1990年就達到了新產品設計周期3個星期、試制周期3個月的平均水平。
在我國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過程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卻在不斷擴大的現實,與其說是技術落后問題,更不如說是管理落后導致了技術的落后。工業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裝備制造業企業紛紛推行項目管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西門子為例,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西門子公司在項目管理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與應用。在中國,無論是從北京到天津的高鐵項目,還是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的行李傳送系統,都展示出西門子公司在項目管理中的獨到之處。2012年西門子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到1030億元人民幣。即使在全球來看,西門子公司的利潤的一半以上來自項目管理。
從國際上發達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現狀看,項目管理已成為推動現代裝備制造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管理方式。改變傳統的裝備制造業企業管理模式,運用成熟的項目管理理念、體系、流程以及方法對國內裝備制造企業進行管理模式再造,對我國裝備制造業企業自主開發和掌握裝備制造核心技術、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會起到重大作用。
從裝備制造業發展本身來看,裝備制造企業不同于一般的工業與生活消費品制造企業和大規模原材料生產制造企業,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制造模式具有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單件小批或按單訂制的特點;
第二,裝備制造企業提供的產品具有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特征;
第三,其產品與服務的設計、生產與交付具有典型的臨時性特點。
這些特點使得傳統的金字塔和職能型組織結構難以適應裝備制造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類型,引入柔性、并行的項目管理模式,對裝備制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改善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國內制造企業推進項目管理模式應該做好六個“需要”:
一是需要營造以項目為中心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文化;
二是需要在企業范圍內進行項目管理體系的培訓;
三是需要培養項目管理骨干隊伍;
四是需要對企業進行復合矩陣式組織的再造;
五是需要嚴格按項目管理的流程和工具方法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六是需要重視企業的知識管理,實現企業技術與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與流程化。
請您注意:
·自覺遵守:愛國、守法、自律、真實、文明的原則;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嚴禁發表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國家宗教政策和社會穩定,含侮辱、誹謗、教唆、淫穢等內容的作品;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您在項目管理培訓師在線網“評論”中發表的作品,項目管理培訓師在線有權在網站內保留、轉載、引用或者刪除;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